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3-09-22浏览次数:46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引导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在校团委的指导带领下,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十二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精心部署理论普及、乡村振兴、教育关爱、基层治理、锤炼专业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筹谋划团队与个人,采取点面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方式。

   共策划、组建红色家书实践团、“e”路“童”行实践团、“e”心助老实践团、太阳花支教实践团、IT实习生计划实践团等5支学院层面实践团队,34个团支部2000余名学生参与班级层面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社区基层,企业、机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e”路“童”行实践团入选团中央2023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江苏专项示范团队、青年之家示范团队。学院各社会实践团队事迹被大学生网报、中国大学生网、当代大学生网、志愿汇,江苏荔枝网、江苏城市频道,连云港青年公众号、青春赣榆公众号、栖霞青年公众号,红枫栖霞云上南京等十余家媒体报道。

   一、寻访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红色家书是珍贵的红色基因,更是优质的红色教育资源。为深入了解红色家书故事,进一步开展江苏省红色家书宣讲教育工作。学院“红色家书实践团”在暑期以江苏省十三个市为出发点,聚焦于红色家书这一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参观并走访江苏南京、徐州、无锡、苏州、淮安、盐城、泰州等地的红色纪念馆、博物馆,探寻到80多封书信、诗词、手稿,以及1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

   二、推动五育融合,赋能七彩童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天下父母心之所系,为了给孩子们度过一个有乐趣有收获有念想的暑假,同时帮助家长分担“看护”劳顿,为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带去友情捎去关爱。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太阳花支教团围绕“儿童”这一社会实践主对象,分别就社区随迁儿童、乡村留守儿童设计开展“思想铸魂”“科普启智”“文化润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服务活动。

   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针对城市随迁子女,精心准备了“增强家国情怀”“启蒙兴趣潜能”“探寻文化之美”三大实践主题,暑期间先后来到“双百共建”基地——南京市栖霞街道五福家园社区、尧化街道青田雅居社区、尧胜社区,创新开展以科技与文化为载体的美育智育教学活动15余场,覆盖社区儿童300余人,以美载文,以趣承技,赋能社区青少年,以实际行动点亮孩子们的“七彩假期”。

   精心筹划、筑梦童心、弘扬美德、传递大爱,经专家评审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成功入选2023年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七彩假期”江苏专项示范团队、青年之家“七彩假期”示范团队。团队成员们收获了来自社区孩子们20余份特殊的感谢信,团队事迹也被大学生网报、中国大学生网、当代大学生网、志愿汇、栖霞青年公众号以及红枫栖霞云上南京牛咔视频等多家媒体报道数10次。

   学院太阳花支教团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海英草志愿者中心的协助下,于7月初奔赴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镇,为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带来“遇‘剪’美好,‘纸’愈童心——向未来”项目课程。团队成员将以传统手工艺为载体,以艺术疗愈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分组为组织形式,共情共心,提升了以自信心不足、应对问题意志力薄弱等为表征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树立坚定的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

   学院太阳花实践团的公益活动赢得了城南中心小学张静校长的认可“课程符合校情学情之需,能为学生的启智悦心提供有效帮助”,团队事迹被连云港青年、青春赣榆、赣榆宣传等公众号报道。经校地双方商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委与城南中心小学共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后续将为城南中心小学提供持续性的乡村儿童素质教育课程服务。

   三、暖心智慧助老,守护最美夕阳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为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贡献青春力量,计算机学院“e心”助老实践团立足计算机类专业优势,以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蓝马甲项目为合作平台,暑期间去往南京市泰山街道津浦社区、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止马营社区、大厂街道湖滨社区、尧胜社区等地,开展智慧助老活动10余次,帮助老人数量超过500人次。

   “e心”助老实践团立足社区助老养老实际,以数字赋能老龄化需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理论讲授+情景剧演绎”方式,发展一批智慧助老教育学生讲师团队,形成一批防诈骗宣讲情景剧,一批数字教育课程,推动乡村老人积极融入现代数字社会。实践团服务经历也被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荔枝新闻等平台报道数次。

   四、聚焦自身提升,锤炼专业技能

   为将社会实践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培养规划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专业能力,增强创新素养,各科技创新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聚焦“挑战杯”“互联网+”“职规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开展调查研究、项目攻关、技术交流等实践活动。

   “寻访江苏省百名军创企业家”团队利用暑假期间打磨“挑战杯”红色专项项目,深入走访军创企业,退役军人事务局,认真打磨作品,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知促行、以行践学,推进实践成果转化,最终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江苏省二等奖。

   “IT实习生计划实践团”着眼于企业实际需求,以南京拓尔思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零售业销售大数据分析实习项目平台进行专业实践。团队成员利用暑期期间开展了门店销售明细表、存放同业分析总览和零售业销售大数据分析等三个数据可视化项目,切实提高了自身实际应用技能,为后续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企业对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团队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帮助。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委积极统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不同形式内容推动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感知家乡和基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激发在大学生心中萌发创业与乡村振兴宏愿,同时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助力基层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文化振兴。下一步,学院团委将立足学院优势特色,继续完善社会实践机制,积极挖掘基层组织需求,沿着聚焦服务主体、夯实内容建设、组织形式多元的发展方向,推进实践服务项目接地气、特色化、智慧化,实现大学生成长实践和助力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编辑/蒋燕 审核/ 张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