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500娃娃学非遗”

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711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为响应总书记号召,更好地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4月25日,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总支实践部志愿前往协助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开展第四届“500娃娃学非遗”活动。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共同举办,授课传承人用言简意赅、生动有趣的方式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秦淮灯彩、风筝、葫芦画、抖空竹、木雕、布艺等十余个体验项目,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与传统节日相生相伴的手工技艺,让学生在环境优美的博物馆内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度体验非遗手工技艺项目。

根据事先培训,志愿者们主要负责小孩签到、引路、维持秩序、帮助非遗老师发放材料等工作。活动场地较为分散,路线比较复杂,对于志愿者们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好在凭借自己提前的充足准备以及馆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志愿者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岗位工作。活动开始,志愿者们发放材料,孩子们在非遗传承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互动热情很高,短短时间里已经与志愿者们结成了亲密好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遍了天空。同时,活动中难免会有些孩子们对于手工艺制作不太擅长的,志愿者们便会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传统手工技艺在孩子们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活动结束,孩子们在留言中写道:“这节课我学到了如何画脸谱,脸谱的设计、绘画也是一门手艺。”“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花灯,看似简单普通的花灯,其实里面有特殊的蕴意,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非遗知识,并自己动手画了孟良的脸谱,非常开心。”“我们这一代人要好好把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这里面蕴含了祖先的智慧,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都知道。”“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我一定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不仅仅是孩子们,志愿者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小小的手工艺品汇聚了中华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思想智慧即便是现在对于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启发,他们一致认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场活动中,志愿者们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他们用汗水、微笑与热情助力于非遗传承,也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弘扬了志愿服务理念。他们用良好的素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给拉萨路小学全体师生留下了美好印象,获得了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另外,本次活动中,学院特别邀请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参与体验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此非常感谢校青协的同学和指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南京民俗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学院将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开展此类“走出去”的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在服务社会、引导青年、传承非遗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